来源:广州市顺佳物流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21-04-13 08:10:00
国家发改委、流量运输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示,近年来,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稳步下降,但部分领域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受新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社会物流成本也在逐步上升。
国家发改委、流量运输部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表示,近年来,社会物流成本水平稳步下降,但部分领域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依然突出。尤其是受新冠状肺炎疫情的影响,社会物流成本也在逐步上升。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业经济研究部研究室主任魏继刚曾撰文指出,社会物流成本高的问题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但要从制度、产业、企业与要素、制度与政策、自然地理等方面综合考虑和系统分析其成因。
魏继刚分析,从制度层面看,主要是综合运输体系、物流服务体系、流通体系、供应链管理体系、物流信息服务体系、物流标准体系、国际物流体系,应急物流体系等还不完善;从产业层面看,正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客观上决定了企业和要素单一,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滞后。很多生产流通企业都有自己的物流设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水平不高,专业化、精细化、系统化服务水平较低,特别是缺乏一揽子服务能力;从制度和政策上看,物流市场体系还不完善,而且一元化,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物流市场体系尚未形成分割、垄断行为、诚信缺失等问题突出。区域之间的行政区划,缺乏统筹规划,无法形成合力发展,物流、快递、配送车辆等要素难以自由流动;有自然地理原因,自然地理环境影响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也会影响物流活动的成本。例如,西部地区是我国物流业的薄弱地区,是未来流量建设和物流业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需要加大投入,加快发展。然而,西部复杂的地理环境将增加物流基础设施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对建设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西部地区物流量普遍小于东部地区,项目经济效益较低,进一步增加了西部地区的物流成本。
总体上看,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三个”,即“三个困难”,用地难、融资难、流量难;“三个多”,管理线路多,收费项目多,税负大;“三低”,铁水运输比重低,标准化水平低,行业集中度低;“三大障碍”,基础设施连通性差,铁水主通道差,信息互联互通共享不畅。
降低物流成本是一项多年来不断推进的系统工程。近三年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物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2017年以来,一批物流成本降低相关政策密集出台。
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物流降本增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减税降费力度,以及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建设。2017年,流量运输部、国家税务总局也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指导和解决“营改增”后道路运输企业税负增加问题。
2018年5月1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从2018年5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对物流企业租赁的大宗商品仓储设施用地减半征收城市土地使用税。
同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流量运输结构调整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提出要提升“铁、公、水”运输能力,推进多式联运,优化物流信息服务水平,到2020年实现货运量大幅增长。
2019年3月,流量运输部制定了《降低运输物流成本工作方案》,主要从结构成本降低、制度成本降低、技术成本降低和管理成本降低四个维度实施各领域物流成本降低。
同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下发《关于2019年降本增效重点工作的通知》,继续推进大规模减税降费进程,并提出流量运输业降低10%至9%税率等一系列政策并将民航发展基金的征收标准降低一半。
今年1月1日,全国487个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全部取消,提高了物流关键环节的运输效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发作后,流量运输部根据国务院决定,采取免收通行费、免收进出口口岸建设费的政策,帮助物流运输企业缓解困难。
数据显示,近三年来,流量运输部通过量化措施,分别降低物流成本882亿元、981亿元和805亿元。9月24日,流量运输部新闻发言人、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孙文健表示,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物流成本下降990多亿元。
虽然降低物流成本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也应看到,公路、水路、铁路、海运、航空等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顺畅,一些领域和环节的市场化程度不高,还有很大的空间物流成本的压缩。降低物流成本是一项持续而系统的工程。坚持高质量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找准重点,多角度协同工作。
流量运输部科学院院长史宝林指出,在不断大力推进物流降本增效的过程中,流量运输业要重点抓好与流量运输业相关的措施,推进“三个协同”,抓好“三个结合”,实现“三个突破”,以流量带动物流繁荣和产业繁荣。
一是强化部委、中央和地方、政企“三协同”,充分发挥各方合力。要充分利用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部门间沟通、协调和分工,确保《实施意见》得到贯彻落实。进一步调动地方积极性,特别是在“加强土地资金保障,降低物流要素成本”方面,充分调动地方政府的积极性,确保企业效益。建立畅通的政企沟通机制,加强政策宣传贯彻和效果跟踪评价,确保政策准确、有效、及时优化。
二是做好与流量动力、新基础设施、新业态的“三结合”,把降本效应转化为发展成果。结合运力建设试点项目的实施,支持和鼓励试点地区和企业落实和创新降低物流成本的措施,构建以更加经济高效的物流成本为基础的现代流量物流体系。推进降低物流成本与新建基础设施相结合,加快新一代国家流量控制网、智能高速公路、智能港口、智能物流园区等综合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应用5g、物联网等新兴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推动在线可视化、实时控制、实时控制货物、工具、站点、单据等运输全过程的信息流优化,引导物流降低成本。此外,为降低物流成本,应结合新业态发展趋势,按照“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监管原则,鼓励物流市场主体创新,以网络化货运方式引导物流“同温共济”,供应链和其他商业模式。
三是实现多式联运、信用体系和平台建设“三个突破”,增强降低物流成本的可持续动力。以多式联运为结构调整的突破口,构建“宜铁路、宜公、宜水”的运输格局,倡导更多的经济运输行为。要把信用体系建设作为环境优化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和市场退出机制,强化对失信行为的信用奖惩效果,降低企业交易成本。要以平台建设为信息互联的突破口,进一步加强部省流量信息资源交流共享和开放应用平台,打破信息孤岛,解决信息共享不足、困难重重的问题商务合作和低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