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州市顺佳物流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21-04-12 08:50:00
疫情期间,各类蔬菜、水果的充足供应和灵活调度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各地中长期保鲜储备的建立,农产品出口空间大大扩大,鲜活农产品市场消化困难、自然腐烂、浪费严重、季节性价格波动等诸多影响农民收入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
疫情期间,各类蔬菜、水果的充足供应和灵活调度得益于近年来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各地中长期保鲜储备的建立,农产品出口空间大大扩大,鲜活农产品市场消化困难、自然腐烂、浪费严重、季节性价格波动等诸多影响农民收入的问题,已经得到有效解决。
日前,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加快县城城镇化强弱化工作的通知》,再次提出要加快冷链物流设施和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近年来,随着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地方法律法规的实施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我国过去的农副产品管理过程中,冷链物流在供应链上游采购和下游配送中的巨大作用被忽视。一方面,对于农民来说,落后的流通渠道在农产品购销中发挥不了重要作用,严重制约了鲜活农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储运;另一方面,对于下游的连锁超市和生鲜经营者来说,它们的上游业务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客观上要求加快冷链物流企业的建设步伐,形成以冷链物流企业为纽带,直接连接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端,缩短运输时间,保障食品安全,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达到供需双赢的目的。
因此,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明确了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七大任务:一是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和技术;二是,完善冷链物流标准体系;三是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领域的冷链物流体系;四是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五是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六是加快升级换代对冷链物流设备和技术的研究,七是推进冷链物流信息化。
同时,各地也出台了发展冷链物流的政策。
由于鲜活农产品含水量高、保存期短、易腐烂变质等问题,运输半径和交易时间有限,对运输效率和流通保鲜条件提出了较高要求。据不完全统计,果蔬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仓储等物流环节的损失率达到25%-30%,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可控制在5%以下。
目前,随着我国冷链物流业的发展,冷链物流企业将采购端延伸到了这一领域。采摘的果蔬直接运到冷库。根据果蔬的种类、采摘时间等因素,对贮藏温度的不同要求进行分类,选择适宜的贮藏温度。
电子商务巨头京东还建立了冷链全过程智能温控系统,实现了对仓储运输配送过程中生鲜商品的温度变化、运输速度、配送效率的综合监控。特别是在温度控制方面,通过智能温控硬件设备采集仓库、冷藏车、保温箱的温湿度信息,与新鲜产品所需的温湿度进行对比,如有异常,可及时报警处理,全面提升了冷链的全过程管理能力,能有效减少鲜活产品的损耗,实现“零断链”、“零腐损”,确保生鲜食品的安全。
数据统计显示,2019年国内生鲜电子商务市场规模高达2888亿元,是2015年828亿元的两倍多。冷链物流作为生鲜产品的“生命线”,全程“护航”着保温、运输、配送的全过程。
随着高效快捷的农产品冷链物流产业的发展,不仅大大改善了果蔬的仓储条件,延长了农产品的储存期和加工期,而且扩大了农产品的出口半径,有效解决了贫困地区农产品产后损失大、收获期集中上市、价格低、销售难等问题。同时,也有效缓解了疫情造成的农产品供应不足问题。
通过连接生产端和消费端的中间环节冷链物流,将全国各地的各类新鲜蔬菜、水果保质保量、及时运抵北京,不断满足城市居民的日常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