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_全站已更新_安卓版/IOS苹果版下载_最新版本(2023)

如何最有效地利用物流资源

来源:广州市顺佳物流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21-04-03 08:30:00

均衡配载是指合理配置物流服务资源,组织相应的物流活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物流均衡装载是指在经营管理中实现物流服务供需平衡的过程。所谓供求均衡,是指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以及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同时相等的情况。物流服务供需平衡是指物流服务任务(需求)的数量等于可用的物流服务资源(物流服务供给),双方都接受物流成本(价格)的情况。

均衡配载是指合理配置物流服务资源,组织相应的物流活动,实现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物流均衡装载是指在经营管理中实现物流服务供需平衡的过程。所谓供求均衡,是指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以及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同时相等的情况。物流服务供需平衡是指物流服务任务(需求)的数量等于可用的物流服务资源(物流服务供给),双方都接受物流成本(价格)的情况。

供需均衡模型描述了一种理想状态,但在现实市场中,并不是所有的物流服务需求都能得到有效的满足,也不是所有的物流服务资源都能得到有效利用。两者不可能总是完全匹配。

在物流市场中,物流服务任务(需求)的数量不会增加(或随着物流服务资源的增加而减少),而是独立于服务资源的丰富与不足而存在。然而,物流服务的产出必须以物流需求与物流供给的有效匹配为基础。价格匹配是匹配的机制。物流服务资源以物流服务需求为驱动力,受价格机制和供需均衡规律约束。

平衡可以是大的也可以是小的。它们是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局部均衡是指孤立的单个市场的均衡,而一般均衡是指所有市场的供求平衡。例如,在供需平衡中,考察某条专用线或某一种商品的物流市场的供需平衡就是局部均衡。无论是局部均衡还是一般均衡,都涉及到物流任务与物流服务资源的匹配。

在实际的物流市场中,不同的地方市场实现均衡的难度不同。例如,在一个长期物流企业中,不同的物流路线在实现均衡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困难。有的专线可以每天准时开行,有的专线只能每两三天达到一次均衡。

均衡加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受到外部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供求状况,内部因素是物流企业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本文从供需波动、过程节奏和信息沟通三个方面分析了影响均衡负荷的因素。

这里的供需波动,一方面是指物流服务任务数量的波动,即货源数量的波动;另一方面是物流服务资源供给的波动,如可利用运力和劳动力的波动。物流具有明显的淡季和旺季,这与产品的生产周期、作物生长的季节变化和消费习惯密切相关。

从供应链的角度看,生产周期开始前,采购物流相对紧张;生产周期结束后,配送物流相对紧张。采购物流主要是半成品、原材料和零部件,而配送物流主要是成品。例如,原料奶需要用罐车运输,而成品奶需要用厢式冷藏车运输。从原料奶到酸奶,中间有一个生产周期,成品奶供应将短暂中断。因此,从供应链周期的角度来看,物流服务任务的数量是波动的。

从供应的季节性波动来看,最明显的是水果等农作物。夏末秋两季多数水果成熟采摘,这一时期“水果物流”紧张。从消费习惯来看,节前物流活动会比较紧张,主要是为了促销和预期销量的增长。

供求波动是一种常见的市场规律。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系统的角度来看,它需要适应这样的环境特征。从物流企业系统的SIPOC结构来看,系统服务的是什么样的客户群?各客户物流服务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和周期性特征是什么?掌握这些信息可以综合分析所有客户的需求,并结合系统的资源设计一个平衡的配载方案。

此外,第三方物流企业可以加强与货主的合作与沟通,建立需求波动预警机制,及时传递需求信息,争取缓冲时间组织均衡装车。

所谓流程节拍是指物流环节上一次作业完成到下一次作业完成之间的时间间隔。物流环节多,流程多。平衡负荷的方法之一就是控制这些节奏。从第三方物流企业系统的角度来看,主要有提货、分拣和装运的节奏。

第三方物流企业向客户或营业网点收取委托货物的时间间隔。如果收运间隔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网点积压货物,以及因未及时响应而引起客户投诉。但是,如果拍的时间间隔太短,可能会导致车辆和人员等待时间过长。拣货时间的控制是平衡装载的关键。收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上门收货,另一种是在营业网点收货。

上门购物一般是与顾客事先有合同约定,以及时间约定,视具体情况而定。例如,国内送货完全处于随机状态,很难控制拍子的时间间隔。在车辆物流和零担物流上门提货方面,车主和客户多为生产型企业和经销商(企业),其托运的货物数量也有一定的规模,且客户寄售的节奏有一定的规律性,所以我们可以根据这些规律来控制提货的节奏。

在网点提货,活动范围仅限于物流企业系统,需要企业系统内部的协调。您可以根据网点的收货情况控制提货节奏。好的营业网点一天可能需要征集几次商品,而生意不好的商家可以一天收一次货。但是,提货的时间节奏也需要考虑托运货物的及时性要求。据估计,急需的货物应及时安排收货。

平衡配载需要根据各项任务,制定合理的计划,控制收货节奏。一方面,我们应该尽量有效地利用资源(人力和物力资源)来收集货物;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尽可能提高货物流通的效率。

排序是指最后一次排序和下一次排序结束之间的间隔。与排序节奏相对应的是排序频率,它是指一段时间内的排序次数。分拣节拍的时间间隔越长,可能意味着单次分拣时间过长,货物积压;此外,也意味着货源不足,长时间没有分拣任务。

分拣节奏与拣选节奏密切相关。拣货的时间间隔越短,这意味着分拣节拍的时间间隔也越短。需要增加分拣频率,以处理连续到达分拣中心的货物。从理论上讲,分拣节拍的时间间隔越短,分拣频率越高,意味着货物到达分拣中心后能够及时处理,物流过程顺畅。从提高物流效率和改善客户时间体验的角度来看,分拣节奏的时间间隔越短,分拣频率越高,效果越好。

但从均衡加载的角度看,分选拍的时间间隔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一方面要考虑物流的效率和及时性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分拣资源的匹配。要开始分拣,需要集中一些人力物力。如果需要分拣的货物数量太少,就会启动自动分拣系统,这意味着分拣过程中每个岗位的人员都要到位,这意味着要承担整个分拣系统的能耗。如果积压待分拣货物流量过大,下一次分拣时间可能过长,人员和分拣系统将超载,导致分拣错误频繁发生。

装运的时间节律是指从最后一次装运到下一次装运完成的时间间隔。交货节奏反映了货物物流离开分拣中心或配送仓库的周期性。

除分拣节奏外,送货节奏还受装车节奏和车辆到达节奏的影响。为了平衡装船,必须控制装船节奏和其他影响装船节奏的节拍。良好的航运节奏控制可以在保证货物流通效率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运输能力。例如,以上述专线为例,如果运输节拍的时间间隔为24小时,剩余的5小时可以充分利用,发挥运力的作用。如果采用车辆连续运行和驾驶员轮换的机制,车辆的有效利用时间将超过5小时。

平衡配载是一个基于过程操作信息的决策过程。平衡配载能否达到更大程度的一般均衡,取决于管理决策所依据的不完全信息以及所涉及的沟通是否顺畅。

对于过程节奏的控制,我们可以问以下几个问题:为什么不及时发货,为什么不及时分拣,为什么不及时收货?其实,这些问题都与信息沟通有关,与上下游环节的沟通都是系统的信息沟通问题。

当网络中积累了一定数量的商品时,就需要发出征集商品的信息。然而,在许多情况下,货物是根据时间点而不是积压的货物来收取的。假设物流企业信息系统足够强大,可以根据网络的收货情况来判断某条专线未来的货运流量。

对于未来运量较大的专线,可采取提前收货、提前分拣、提前发运的均衡配载策略,提前规划资源利用,不影响物流效率,在更大程度上实现物流服务供需的总体平衡。由此可见,信息沟通对物流均衡装载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