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云(中国)_全站已更新_安卓版/IOS苹果版下载_最新版本(2023)

冷链物流备受关注

来源:广州市顺佳物流有限公司发布时间:2021-04-01 08:20:00

交通运输部近日出台了一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即加强“外防投入、内防反弹”和“品格预防”,有效防止新冠状病毒通过冷链物流渠道传播。

交通运输部近日出台了一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即加强“外防投入、内防反弹”和“品格预防”,有效防止新冠状病毒通过冷链物流渠道传播。

今年6月以来,多个省份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材料中检测出新的冠状病毒核酸,增加了进口冷链食品的传播安全风险。国内海鲜能吃吗?进口海鲜和冷冻食品还能吃吗?如何监督冷链物流的各个节点?这是消费者饭后经常讨论的话题。

据了解,我国进口海产品分为油炸、鲜或冷鲜产品、冻鲜产品、干鱼、腌制等类别。进口量大,居民经常接触市场上的冷鲜、冻鲜。

十大进口海产品类别是:冷冻虾、活的、新鲜或冷的礁虾和其他龙虾、冷冻鳕鱼、活的、新鲜或冷的螃蟹、新鲜或冷的大西洋三文鱼、冷冻鳕鱼、冷冻墨鱼和鱿鱼、活的、新鲜的或冷的小龙虾、冷冻的鲶鱼鱼片和冷冻的格陵兰鞋底。

据统计,2019年,中国海产品进口将猛增39%,达到1060亿元人民币(约合156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水产品进口国。

据《健康时报》报道,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呼吸与危重病医学科主任梁宗干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国外疫情严重。冷冻海鲜加工容易污染。”冷冻海鲜产品通常储存在低温环境中。环境温度越低,病毒保存的时间就越长。因此,在冷冻海产品或其包装上很容易发现新的冠状病毒

需要注意的是,新冠状病毒阳性样本是冷冻海鲜产品的外包装。这说明它们大多受到病毒污染,运输和储存环境使病毒得以存活。

“通过对各地大量样品的检测,目前还没有在冷冻海鲜中检测到这种病毒。这意味着食品本身被病毒污染的概率非常小,这意味着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概率相对较小。”

大多数病毒对冷热有抵抗力。以这种新型冠状病毒为例,研究表明,它可以在室温下存活约3小时。但在20摄氏度以下,存活时间可能长达一周,低于零摄氏度,时间是几个月。

根据美国先前的一项研究,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在气溶胶中存活3小时,在铜表面存活4小时,在纸表面存活24小时,在塑料或不锈钢表面存活2至3天。

此外,由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表面光滑、易附着,使进口食品的塑料包装成为病毒的宜居之地。

但是,目前尚无新的冠状病毒通过食品传播的证据,世界和我国也没有因进口食品引起的病例报告。这说明病毒没有传播到人体表面。

8月13日,深圳市冻鸡翅中检测到一种新的冠状病毒。世界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卫生应急计划技术总监玛丽亚·范霍夫指出,中国卫生部门只是通过对数千种冷冻食品进行采样,从“极少数”的样本中检测到这种新型冠状病毒。没有证据表明这种新型冠状病毒可以通过食物传播,也没有因食用某些食物而引起人类感染的病例,因此不必过度恐慌。即使病毒可以存在于食物中,也可以通过烹饪杀死。

冷链物流安全、可靠、稳定、高效的运行,对于保证冷链产品质量和消费者的安全健康,促进相关产业的正常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下,冷链物流又增加了新的挑战。

检测结果显示,根据检测结果,厄瓜多尔3家企业的集装箱环境和产品外包装存在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风险。然而,由冷链引起的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性不强,传播途径仍然是人与人之间的,因此冷链不应承担主要责任。

受疫情影响,冷链物流业备受关注。一方面,存在被新型冠状病毒污染的风险;另一方面,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呈爆炸式增长。

冷链物流的交易量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长。相关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冷链总需求较2014年增长153%。2020年,我国冷链物流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5000亿元。

与此同时,国家政策也在不断加大。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加强了物流体系建设。今年7月,国家发改委公布了17个冷链物流骨干基地名单,2020-2022年被称为冷链物流投资黄金期。

虽然中国市场对冷链的需求增长迅速,但与欧美冷链技术相比仍存在巨大差距。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冷链市场的潜在空间。

目前,欧美发达国家已形成完整的食品冷链体系,肉禽冷链流通率达到100%,蔬菜水果等产品冷链流通率达到95%左右。而我国果蔬、肉类和水产品的冷链流通率分别只有5%、15%和23%。国内现有物流制冷能力只能满足20%-30%的需求。90%左右的肉类、80%的水产品、大量乳制品和豆制品尚未满足冷链运输需求。

另一个现实是我国冷链制冷设备供应不足,供过于求。有的地区供大于求,但利用率只有20-30%。其中许多仅限于冷冻储存肉类和鱼类。当生产淡季时,这些冰箱往往闲置,消耗能源。由于各种食品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个体经营的冷库不能满足多种温度的要求。目前,我国冷链产业并非缺乏资源,而是缺乏整合。只有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率,配合新建工程,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疫情的爆发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危机,但与此同时,更多的冷链物流问题暴露和凸显,迫使各方反思和检讨。

在运输方面,《通知》提出,加强国际冷链集装箱运输管理,做好冷链货物运输船舶、车辆等运输设备的消毒工作。从事冷链物流运输的厢式车辆,在换装货物前,车厢内外应重新消毒。推动对口岸、作业点、居民点跨境冷链物流道路货运驾驶员实行闭环管理,鼓励采用跨境投拉运输等新型组织模式,严防境外疫病输入。

近期,广东还明确,将继续加强对冷库、冷链物流企业直接接触人员、产品和环境的监测,加强对农产品市场等其他地方直接接触人员、产品和环境的监测,食品生产企业、商场、超市将在原有正常工作的基础上翻番。

此外,自今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大部分电商平台和生鲜零售企业都注重加强产品流通各环节的防疫机制,使防疫防控措施正常运行。

比如,每日生鲜食品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每日游仙的整个物流链将开展消毒防疫工作,包括大仓库和前仓,配送车辆和配送箱,每天两次。同时,严格要求送货人员和所有一线人员佩戴口罩、手套和温度检测。

原来,生活网表示,对于平台所售产品的质量控制,平台首先从源头把关。通过采用买方制和直接从原产地采购,可以控制产品的来源。特别是在进口水产品方面,原生命网相关负责人强调,平台上所有进口食品均为正冠、正茂进口,并通过了中国海关检验检疫,均通过了近期中国海关对新型冠状病毒的核酸检测。

此外,在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方面,原生命网表示,平台将从上游供应商审核到出入库实施严格的防疫措施。比如,蔬菜、水果等仓储商品需要经过64项农药残留检测,才能入库上架。同时,平台上销售的生鲜食品原料均经过第三方权威检验检测机构SGS 100%批次检测,确保产品质量安全的可追溯性。

至于综合电子商务平台,京东也表示,京东将对存储和可追溯性提出严格要求。一方面,京东严格控制仓储人员和仓储环境,对进出园区人员的所有温度进行测量,并对仓库环境进行消毒;另一方面,京东联合海洋管理委员会,将严格、可持续的水产品标准应用到京东生鲜食品的质量控制管理中,通过建立海产品道路保护层追溯体系,为海产品安全增添了又一维度。

此外,京东相关负责人也表示,面对疫情的特殊时期,科技已成为冷链物流的关键因素。例如,京东物流通过大型冷库轮转货架系统的应用,在-18℃冷库中通过全自动仓储拣选系统,将货物运输到独立的5℃拣货区,真正实现人货分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