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突破困难?物流赵秉政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新冠病的爆发和传播对市场的生产和需求有着巨大的影响。
专线物流不能决定下游需求和上游能力,那么在物流产业链中,专线物流能否仅仅成为一种被动的经济形式?目前,由于商品量萎缩或同比严重下滑,加之“大团购、小微购”的积弊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许多专线物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考验。
如何突破困难?物流赵秉政接受《现代物流报》全媒体记者采访。
现代物流报:如何理解***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对物流业的影响?
赵秉政:***冠疫情的爆发和蔓延对各国经济都有重大影响。一些分析人士说,全球经济将下降约6%。目前,欧美等重灾区仍处于停产状态,全球汽车产量下降50%以上。有人认为,疫情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将持续10年左右。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严峻,不确定性增加。依靠制造和消费的物流业似乎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冬天。事实上,这不是答案。
大宗商品专线运输一般是指300公里以上货物的点对点公路运输。在我国,由于铁路运输能力不足,70-80%的货物是通过专线运输的。在**600多个大中城市,形成了上万条专线和上百万辆交通工具。
现代物流报:专线物流运输存在哪些问题和根源?支点在哪里?
赵秉政:长期以来,大宗商品专线运输业存在发展质量不高的问题。一是总量规模大,微观规模小,产业集约发展滞后。由于集约化规模小、实力不足、信息化水平低,效率不高。由于效率不高,无法消化成本的上升,因此面临发展困境,导致了亏损不超载、亏损不逃税的现实。其根源在于思维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和利益逻辑创新的缺失。
突破大宗商品专线运输困难的主动权在我们手中,发展之路在我们脚下。究其原因,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发展实体经济活力、稳定国内市场、稳定国内经济、促进人民生活等“六个稳定”和“六个保证”作为工作重点生计,确保就业和增长。一方面,它减少了税收和费用。另一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为专线运输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介绍了各种文献,为物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习近平总书记4月下旬访问陕西时指出,“要进一步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党中央有这样的信心和决心,我们的物流业要认真学习,大胆创新,从创新中寻找专线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以模式创新、思维创新、业务创新为支点物流业的创新。
现代物流报道:面对疫情对经济的影响和专线自身存在的问题,专线物流如何突围?
这家公司是一家注册资本只有1000万元的小公司。过去有20多辆运输车,但每年完成煤炭运输约300万吨。面对蓝天保卫战中淘汰国四及以下柴油车的困境,公司与中海油、济南中交集团、渤海新区新生物流有限公司等单位,在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取得180亩土地,建设了平台式专线运输服务园四级及以下柴油车车主被淘汰。
济南中交集团提供500辆30吨天然气汽车达到**六级排放标准,中海油集团和基金提供液化天然气批发价格和基金,新生物流提供四车联合背负运输专利技术,原柴油车主将旧车抵押给平台公司,驱动新车成为平台公司的合作伙伴,平台公司统一组织运输行业,每月向司机支付并偿还车辆款,组织燃气车进行车辆性能试验,增加天然气和维修在我们自己的停车场,并在他们空车返回时,以四辆车组合的方式运回停车场。原车主完成50万公里的运输任务后,公司将收回燃气汽车拍卖,并一次性归还车主的抵押金和燃气汽车拍卖款。
在这个过程中,500辆燃气汽车全年可完成250万吨煤炭运输,营业收入5亿元,燃料成本可降低20%左右,道路通行费可节约15%左右,年利润可达到1亿元以上。
这一创新举措不仅可以解决原车主的用工问题,免去一切成本,每年获得11万元工资,还可以为社会优化运输车辆结构和运输行业组织结构。公司也从小规模发展到大规模经营。这是走“观念经济”道路,依靠创新实现高质量、共赢发展的典型范例。
实践证明,政策、市场、资金、创新的有机结合是专线运输等物流业发展的永恒动力。